1.鑄造中(工)頻爐涉險“地條鋼”風波
為配合國家鋼鐵去產能、打擊“地條鋼”有關工作,界定工頻和中頻感應爐使用范圍,2017年2月13日,中國鑄造協會協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等五家協會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打擊‘地條鋼’、界定工頻和中頻感應爐使用范圍的意見”,明確提出“鑄造行業采用感應爐作為熔煉設備生產各類鑄件產品,不在關停拆除之列”,用于指導地方政府清理“地條鋼”工作開展。
推薦理由:中央明確將淘汰落后產能,特別是徹底清理“地條鋼”作為2017年去產能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務院也組織鋼鐵等行業落后產能的專項督查和清理。當前,我國鑄造業采用感應熔煉方式獲取的金屬液超過了70%,若不能明確界定鑄造用與“地條鋼”用中(工)頻爐的區別,此番清理就可能重傷到我國鑄造工業。
2.2017“‘興業杯’中國鑄造大工匠”評選表彰活動在沈陽正式啟動
作為制造業的基礎,鑄造承擔著“中國制造2025”和“十三五”規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為在全行業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中國鑄造協會率先于全行業選拔表彰恪盡職守、技藝超群、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鑄造工匠,并于2017年4月25日,在遼寧沈陽中國工業博物館舉行首屆“‘興業杯’中國鑄造大工匠”評選表彰活動啟動儀式。同年6月,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期間,對獲獎者進行了表彰。
推薦理由:此次大工匠的選拔和表彰在全行業樹立起了思想過硬、愛崗敬業、技藝精湛、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的“中國鑄造大工匠”典型。同時,也為基層生產一線的技能人才創建了成長的領域空間、鋪就了前行的職業途徑、樹立了“比、學、趕、超”的榜樣。其意義與作用深遠。
3.俞正聲、李克強先后赴寧夏共享裝備、山西華翔集團考察
2017年5月9日、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國家總理李克強先后分別赴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華翔集團有限公司走訪調研,了解這兩個鑄造企業的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人才培養等情況,對員工福利和收入表示關心,對企業追求質量、追求卓越表示贊賞。
推薦理由:由于投入高、消耗大、污染重、產出低、效益差等問題,與新興工業相比,作為傳統基礎工業的鑄造,一直以來受到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的冷遇。黨和國家領導人接二連三對鑄造企業的走訪調研,釋放出國家重視發展基礎工業決心的信號,提振的是鑄造人的信心,這必然會促進工業之基、制造之母的鑄造業大放異彩。
4.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落戶寧夏共享集團
2017年5月19日,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創立大會在寧夏共享裝備有限公司成功召開,會議確定了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實施方案等,這標志著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的建設至此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同年9月,在中國鑄造協會與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牽頭下,中國智能鑄造產業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將秉承“專業、協同、共享、共贏”的發展理念,通過協調智能鑄造技術和產業相關資源,打造中國智能鑄造技術產業鏈和創新鏈,促進聯盟成員之間的資源共享和互惠互利,搭建開放、共享、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行業平臺,構筑“互聯網+雙創+綠色智能鑄造”的產業生態。
推薦理由:智能制造是制造技術與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產物,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綠色智能鑄造是推進中國鑄造行業轉型發展的關鍵。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以及智能鑄造產業聯盟的成立順應時勢,將協助政府倡導和推廣智能鑄造技術,提升中國鑄造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推動中國鑄造由“鑄造大國”邁向“鑄造強國”。
5.安陽強基研制的全鋁整體鑄造車架或將改變汽車業未來格局
2017年6月13日,河南安陽強基精密制造產業園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全鋁整體鑄造車架”斬獲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優質鑄件獎特別金獎”。該車架鑄件通過采用全鋁材料,整車去除“多余質量”,由數千個零部件減少至13個結構件,成功實現整車減重30%,研發周期縮短至8個月,實現了汽車零部件集成化生產,顯著提升了零部件的綠色制造水平。
推薦理由:全鋁整體鑄造車架的成功研發,節省了沖壓、焊接環節,將給汽車行業帶來一場顛覆性的革命,也是鑄造工藝挑戰制造業“珠穆朗瑪峰”的有力佐證,體現了鑄造行業的重要性與不可替代性。
6.國際標準化組織鑄造機械技術委員會落戶中國
2017年6月26日,國際標準化組織鑄造機械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山東濟南舉行。該技術委員會的成立,將有利于我國鑄造機械領域的先進技術及時轉化為國際標準,成為國際交易的規則和技術發展的方向,提升我國鑄造機械的國際競爭力。同時,也為鑄造機械行業搭建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對掌握國際標準話語權、提高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國際標準化組織鑄造機械技術委員會成立后,要更好履行職責、發揮作用,加快提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成為鑄造機械國際標準體系的“建設者”。
推薦理由:國際標準化組織鑄造機械技術委員會落戶中國,對全國鑄造機械行業的發展意義重大。標委會將通過讓中國標準走出去,把國外先進標準引進來,充分發揮標準的互聯互通作用,破除國際貿易的機制障礙,更好地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提供標準支撐。
7.鑄造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實現重大調整
2017年6月30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2017年第17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發布了最新修訂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以替代原《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鑄造行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劃分從制造業門類的“3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大類和“3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大類中調整到“33金屬制品業”大類,并在此大類下增設“3391黑色金屬鑄造”和“3392有色金屬鑄造”兩個小類,新標準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實施。
推薦理由:鑄造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調整,將進一步有利于鑄造行業的宏觀管理和產業政策適用。同時方便了國家、行業的統計工作,對國家職業分類等都有更好的指導作用。
8.十家鑄造企業入選工信部第一批綠色制造示范名單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工信廳節函[2016]586號)、《關于請推薦第一批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名單的通知》要求,經中國鑄造協會積極組織、推薦,工信部去年8月下旬發布了首批綠色制造體系示范企業名單。共享集團、中信戴卡、濟南圣泉、天潤曲軸、蘇州明志、陜西法士特、山東豪邁、利歐集團、昆明云內等9家鑄造企業入選綠色工廠公示名單,濰柴動力入選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名單。
推薦理由:多家鑄造企業同時入選首批綠色制造體系示范名單,這是國家對鑄造行業綠色發展的高度認可。鑄造行業將能以此次評選活動為契機,使更多企業關注綠色發展,加快推動鑄造行業走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道路。
9.新《標準化法》出臺鑄造業團體標準踏上新征程
2017年11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修訂草案)》,并于今年1月起實施。新《標準化法》賦予了團體標準法律地位,肯定了其在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構建了政府標準與市場標準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
推薦理由:近年來,中國鑄造協會戮力于鑄造業團體標準制修訂工作,截至2017年10月底,已累計發布實施39部團體標準(含2部雙編號互認標準),其中有15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年12月,又有8項入選工信部公布的《2017年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名單》。這些中鑄協團體標準的發布實施,不僅填補了行業或國家空白,推動了國內鑄造產業轉型升級,還為鑄造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其法律地位卻直到新《標準化法》出臺才得以明確確認,從此鑄造業團體標準將有法可依,并開啟新的征程。
10.《中國鑄造發展史(第一卷)》正式出版
2017年末,中國鑄造協會組織編纂的《中國鑄造發展史(第一卷)》正式出版。本書為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中國鑄造發展史”系列圖書的第一卷,還獲得了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發布的2017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中國鑄造發展史》將使讀者全面了解中國鑄造業的沿革和真實面貌,識別鑄造業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了解并珍視中國鑄造5000多年的發展歷程,認知鑄造業乃是社會經濟發展與人類文明進步不可或缺的一塊扛鼎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