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深夜,990頭“洋種豬”搭乘包機來川!位于廣元市劍閣縣元山鎮的新家園里,經過體檢、消毒、接種后,它們還要經過45天的隔離期才能正式“上崗”。據四川檢驗檢疫局負責人介紹,這是四川首次直接從美國引進種豬。
此次引種將為國內生豬養殖業提供優良的品種資源,助力四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提升四川生豬生產能力,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脫貧增收。
專家組“定制”服務 “洋種豬”來川要隔離45天
據悉,為確保該批進口種豬安全,維護我國畜牧業安全,四川檢驗檢疫局特地組建了“進口種豬檢驗檢疫專家組”,專門制定了轉運、隔離檢疫和應急處置方案。
從種豬進境前,檢疫人員就開始各項準備工作。提前一周,對接近種豬的運輸、檢疫人員進行嚴格管控,禁止食用含偶蹄動物食品。該批種豬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后,立即實施現場檢驗檢疫,了解運輸途中相關情況,查驗相關記錄,了解種豬的整體健康狀況;核對美國***動物衛生證書,種豬品種、數量、啟運口岸、啟運時間、途徑國家是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的要求;對種豬進行臨床檢查;并對運輸種豬的飛機以及停機坪和接近種豬的人員進行了衛生消毒處理工作。
經現場檢驗檢疫后,由檢驗檢疫人員全程押運至位于廣元市劍閣縣元山鎮***進境動物隔離場進行為期45天的隔離檢疫。隔離檢疫期間,檢驗檢疫部門將對種豬進行臨床檢查、采集檢疫所需的樣品送實驗室檢測、免疫接種、藥物預防等工作,隔離檢疫合格后放行。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鞏固全國生豬大省地位
四川為何大費周章首次引進美國種豬?據介紹,我省是養豬大省,也是國家***批準建設的生豬戰略保障基地,生豬存出欄及產肉量均居全國首位。然而,我省養豬優勢近年正逐漸喪失,規模化發展程度、生豬生產水平、綜合養殖成本與養豬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地區已有較大差距。在產業轉型升級制約因素中,生豬種業發展基礎不足成為一大根本原因。
據四川劍閣巨星農牧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四川每頭能繁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僅16-17頭,不到養豬發達國家一半,結構也不合理。以量取勝再也難以支撐四川養豬大省的地位。
據了解,PIC種豬改良國際集團是世界上最早專業從事種豬改良的公司之一。PIC豬具有產仔數高、泌乳量高、性情溫馴、易管理、應激基因陰性、生長速度快、胴體瘦肉率高、飼料轉化率高等優點。此次引種將為國內生豬養殖業提供優良的品種資源,助力四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提升四川生豬生產能力,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