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順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陜西煉石有色資源有限公司、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在陜西蒲城縣內府機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在無人機領域的戰略合作。合作領域為基于AT200物流無人機為平臺進行的物流無人機系統的研發設計、適航取證、生產制造、銷售和運營。
AT200物流無人機的成功以及簽約,也讓順豐“大型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空運網清晰浮現,或將將中國現代物流業對時效的概念。
智慧航空的超強組合
已于26日完成首飛的AT200,全長11.84米、翼展12.80米、高4.04米、最大起飛重量3.4噸,可謂國內外民用無人機領域個頭最大的家伙,其貨倉容積10立方米,有效載荷達1.5噸,貨運商載能力國內外首屈一指。其最大飛行速度為313公里/時,續航時間長達8小時、航程2183公里,實用升限可達6098米,即使在陸運交通不發達及多山的西部、高海拔地區,也可高效完成點對點的貨運支線運輸;此外,該型無人機在同級別的飛機中具有極高的起降能力,滿載貨物時200米內即可完成起飛和著陸,能夠在未鋪筑的簡易跑道甚至是土坡、草地上起降運行,解決了高海拔、山區等難以抵達地區的起降問題。順豐、煉石有色、北汽集團、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在噸位級的AT200物流無人機方面進行戰略合作,意味著智慧航空進入新的階段。
順豐控股一直是中國智慧物流、智慧航空的推動者。作為國內民營快遞業的領軍企業,順豐控股擁有龐大的市場規模以及強大的市場運營能力。2016年,順豐控股營業收入574.83億元。順豐控股最新的2017年三季報披露,今年1-9月,營業收入498.26億元??萍?、資本投入巨大的物流無人機的要具有實際應用價值,需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和足夠的應用場景來予以支持,而順豐控股恰好可以提供物流無人機發展所需要的市場沃土。順豐控股在中高端商務件市場占據優勢,物流場景正適合智慧航空的應用與普及。并且,順豐控股憑借強大的市場運營能力,可以及時把市場需求反饋到研發者,使研發更具市場實用性。
與順豐控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的煉石有色、北汽集團和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均在各自的領域具有優勢地位。煉石有色旗下的朗星無人機系統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無人機系統開發的行業領軍企業,團隊成員具有多型號無人機的開發設計經驗,首款噸位級無人機于2017年10月完成首飛工作。北汽集團旗下的北京通航,是北汽集團精心打造的戰略新興業務板塊,通過全通航產業布局提供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目前承接了主流通航機型P750在中國的生產制造合作、改型研發和銷售服務項目。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擅長能源和動力研究。四方合作,是市場、研發、制造的強強聯合,合力加速推動智慧航空的發展。
智慧航空的發展或將引發物流行業的變革。順豐在無人機領域的前瞻性布局,使得順豐的競爭優勢“護城河”更加牢固。
順豐“三段式空運網”日趨完善
AT200物流無人機的成功以及簽約,也讓順豐“大型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空運網清晰地浮現在世人面前。
順豐“三段式空運網”由大型有人運輸機、大型無人機與小型無人機共同構建,機動匹配并覆蓋國家干線、城市干線及偏遠地區最后一公里的運輸需求,實現36小時快件通達全國。順豐提出的“三段式空運網”在業內人士看來意義重大,甚至將顛覆中國現代物流業對時效的概念。
在貨機方面,據順豐控股2017年半年報披露,2009年,順豐航空成為我國首家民營貨運航空公司,現今已發展為國內全貨機數量最多的貨運航空公司。至報告期,順豐控股擁有39架自有全貨機,租賃16架全貨機,航線52條,覆蓋37個中國大陸主要城市及香港、臺北。
在大型無人機方面,除AT200物流無人機外,今年7月,順豐的水陸兩棲無人機進行科研飛行。該物流無人機是順豐與國內企業聯合打造,由碳纖維金屬材料制成,油動力驅動,業載250公斤,巡航速度170千米/小時,最大巡航時間10小時。目前其陸上、水上載重科研試飛均已完成。該無人機水陸兩棲,契合我國水域豐富、海岸線長的特點,可在水面及陸地起降,無特殊機場及跑道要求,適合在各種復雜環境中作業。
在小型無人機領域,順豐的第三代飛控導航系統自主研發成功,四軸、六軸多旋翼無人機產品化,自研的Manta Ray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問世。
而在無人機運營方面,今年6月21日,由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申報的無人機飛行空域,得到了有關軍民航部門的正式批復,順豐作為目前唯一一家物流企業在該區域范圍內進行試點物流運營飛行。6月29日,順豐在獲批空域內進行了首次業務試運營飛行。
與此同時,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也就大型物流無人機總部基地項目與順豐簽訂了合作協議書。未來,順豐將投資超過 7.4億元,在雙流建設順豐無人機總部基地、全國數據中心、運營中心,完善順豐貨運航線支線網絡。
順豐在無人機上的重金投入,現在看到了效果,而這個運力的巨大提升也將徹底拉開和其他物流公司的距離,與當年切入航空領域創立順豐航空一樣,這又是一個短期內無法彌補的差距。這已經不是飛機數量上的差距了,而是技術帶來的維度上的差距。相信隨著無人機戰略的持續推進,順豐還將建立更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