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不是作為治療疾病的一種藥品,它主要是有特定的保健功效,或者是用來補充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人體所缺少的營養物質為主要目的的一種食品,它有特定的人群食用。保健品具有調節身體各項機能體質的功能作用,是廣大市民朋友所依賴的重要食品之一。

保健品
12月6日,在中國消費者協會召開的消費維權新媒體研討會上,中消協公布了《2018保健品行業消費數據報告》,并發布了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微商所銷售的保健品多數質量堪憂且無保障。
報告稱,消費維權新媒體聯盟平臺1年來共接受保健品行業有效投訴量950件,涉及金額1779810.43元。根據投訴性質分析,廣告、售后服務、質量問題是引發投訴的主要原因,占投訴總量的79%以上。分析消費者購買途徑發現,通過微信購買的主要為減肥類產品,店鋪購買(含會銷)主要為中老年類保健品,網上購買主要為提高免疫力、益生菌產品。
微商產品質量堪憂
很多年輕愛美女性通過微信朋友圈看到減肥產品廣告宣傳,打出一個療程包瘦5斤、無效全額退款的廣告語。消費者經不住廣告狂轟亂炸和無效包退的誘惑,從微商處購買減肥產品,發現無效后要求退款,被賣家以各種理由拒絕,甚至拉黑,無法與賣家取得聯系。更有商家以代理可以享受低價的模式發展下線,讓消費者拿貨、壓貨后繼續發展下線,并拒絕退貨。
消費提示:如今,微信成為人們常用的社交軟件,也成為產品推介銷售的“場所”。打開微信朋友圈,每天都能看到許多產品推銷信息,化妝品、衣服、減肥產品、箱包、飾品等比比皆是。然而,通過微商購買產品一旦買到假貨,或產品存在問題,維權難度較大。建議消費者到有經營資質的正規商家或有第三方平臺保障的正規購物網站購物。
保健品
推銷老年保健品套路多
一些店鋪以提供免費保健服務、名醫義診、觀看養身視頻、講座、送小禮品等形式,誘導老年人以高價購買保健品,同時以會銷的形式讓消費者邀請親朋好友購買遠高于市場價格的產品,并用送儀器或者代理價等形式,變相賺取“人頭費”。
消費提示: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一些具有輔助降壓、降脂、降糖功能的保健食品只有降低疾病風險的輔助保健作用,不能代替藥品使用,患者必須針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慎重選擇,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的后果。如購買保健食品,須認準保健食品標志和批準文號。不到無證照的營業場所購買。在選擇購物場所時要提高警惕,增強辨識能力,務必到證照齊全的商場或超市購買保健品,不要光顧無證照的經營場所。不混淆保健食品與藥品概念,不要相信某些保健食品宣傳中所謂的治療效果。
網購保健品售后難
消費者網購保健品遇到假貨的投訴較多。某消費者在名為俏顏減肥養生店的網店購買減肥產品,食用后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賣家以要求提供健康證明和使用后的體檢報告的方式,給消費者賠償設置障礙。同時,很多消費者發現購買的保健食品為假品牌,沒有國藥準字生產批號,不符合國家強制生產標準和使用標準,或者店鋪疑似假冒未授權品牌商。

消費提示:網購保健品首先要注意保健食品專用標識,正規的保健食品會在產品的外包裝盒上有天藍色、形如“藍帽子”的保健食品專用標志。要選擇正規的B2C商城,選準官方授權網站,可要求賣家出示相關證明,同時詳細了解該產品的防偽標識。注意產品產地,進口產品要有檢驗檢疫標識。如果消費者一時沒有識別清楚,要及時保存證據,包括購物憑證、快遞清單、產品包裝、收據等。